對中國疫情的幾點擔憂 by 生物狗Y博 Yebin
12月31日早上我看到Yebin在微博發了一篇長文,名為”對中國疫情的幾點擔憂”。寫得非常清楚完整!但也擔心這顯然是一篇在中國政治非常不正確的文章,會不會被思想審查呢?
晚上去看,這篇已經消失了。和Yebin詢問,果然是自動被消失的。但我希望這樣理性科學的聲音應該要被更多人看到,特別是被更多牆裡面的人看到。因此徵求Yebin的同意轉載於此!
Yebin是在美國工作的中國人,是我這兩年在Clubhouse上一起科普的好夥伴,他是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遺傳學博士,目前在藥廠工作。這兩年來寫了非常多新冠科普文章。
存在開放的更好時機嗎?
https://c.m.163.com/news/a/HP8OE0E00552CSHY.html
什麼才算新冠死亡?
https://c.m.163.com/news/a/HP3JQT5E0552CSHY.html
微博
https://weibo.com/u/7597822550
對中國疫情的幾點擔憂
過去三年全世界都長期籠罩在新冠疫情陰影之下,不過三年間,我們對新冠病毒、新冠疾病的認識有了長足進展,也積累了多種行之有效的應對工具,例如在降低疾病烈性程度上極為高效的疫苗、藥物,對監測病毒變化也有不少經驗。
在上述背景下,告別2022本該是充滿對2023的期待,應該是對一個即便談不上不受疫情影響,可也大概率是受疫情影響較小的世界的期待。但中國疫情在歲末完全不受控地爆發,更未看到任何切實的準備、應對之策。在2022的結尾,很難不對中國的疫情感到諸多擔憂。
第一個擔憂,我們對疫情狀況毫無了解。中國在12月初的防疫轉型中沒有做到疫情檢測的轉型,而是沒有更新感染病例收集方法的情況下突然放棄絕大部分檢測。導致如今沒有任何可信的感染病例數據。
感染人數低估是全球三年疫情的普遍問題。例如美國剛記錄了一億例感染,但實際感染可能有兩億。從構建有效的防疫體系考慮,我們可以允許病例數有低估,甚至嚴重低估,但不能檢測能力弱到與現實偏差至風馬牛不相及的地步。如今疾控中心播報的病例不是低於實際感染多少的問題,而是根本反映不了疫情走向、趨勢、擴散範圍中的任何一點。如果說中國正在和疫情作戰的話,我們等於在戰場上毫無情報支持。僅這一點,就應該讓我們恐懼。
第二個擔憂,我們對病毒的變化毫無把握。三年疫情,如果有什麼經驗教訓值得銘記,那突變株對疫情走向能產生翻天覆地的影響,這一條最不該忘。從阿爾法到德爾塔再到奧密克戎,每一個主流突變株的出現,都對全球疫情走勢、防疫措施有效性產生了巨大影響。
病毒不斷傳播的過程中必然會積累各種突變,增加新突變株湧現的機率。是的,過去一年全球觀察到的都是奧密克戎內部的亞株變化,主要體現在防感染的免疫逃逸加強。這種變化談不上驚天動地,帶來的也只是很多國家感染病例的反复,而重症、死亡等逐漸與感染脫鉤。但不要忘記,2021年11月初——僅僅13個月多一點之前,我們都認為新冠會在德爾塔內部慢慢演變,最後卻迎來了Omicron的橫空出世。
對病毒演變的監測在疫情越是嚴重時越不應該放鬆。但如今中國對突變株的監測做得如何呢?整體疫情檢測都成了笑話時——我相信有些人認識的新感染的人,完全可能超過疾控中心報出來的某個省的新增感染人數,何來有效的突變株監測?
有效的突變株監測需要建立在對整個國家、地區感染病例的科學抽樣之上。根據12月20日公佈的中國新冠病毒株監測計劃,每個省選三個城市,每個城市選一個醫院,每家醫院每週在全部的死亡病例之外,測序25例感染病例。如果認為一個省每週測來自三個城市的75例+死亡患者可以代表這個省的病毒株流行情況,那麼可以去申請搞笑諾貝爾獎。
可這並不影響專家們頭頭是道地說某地流行哪個病毒株。其實現實是我們只知道少數測序病例裡有哪些突變株,根本不足以推斷實際流行的突變株是什麼,流行範圍在哪裡,流行程度是多少。即便有新突變株出現,按當下的情況,國外的一些機場海關的病毒基因組監控可能比國內的監測還要早發現。
第三個擔憂,我們把一切的防疫責任都推給了醫療工作人員。過去三年,全球積累了多個有效的防疫工具,這些防疫工具共同點是什麼?就是讓人不用去醫院。高效的疫苗即便面對免疫逃逸嚴重的奧密克戎,也能一定程度上減少傳播,並且長時間大幅降低重症風險。高效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如paxlovid則能幫助高危人群進一步降低重症死亡風險。
和新冠共存的關鍵不是到了醫院後神醫妙手回春,而是利用有效的工具,讓我們感染後不需要去醫院也都平平安安。
而國内的工具是什麼呢?如果說疫苗,滅活疫苗證據是很充足,但属於有充足的證據證明其有效性顯著弱於國外主流mRNA疫苗——包括降低重症風險的起始有效性、持久性,巴西、新加坡等地都有證據表明滅活疫苗更弱。滅活疫苗以外的幾個疫苗,數據量又顯著少於滅活疫苗。這讓中國的人群免疫基礎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
抗病毒藥物方面,準備不充足顯而易見——最近剛批了默克口服藥,之前僅有paxlovid,實際上瑞德西韋早就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有效性,但已被中國遺忘。考慮到龐大的人口基數,這三個藥不僅應該在開放前批准,還需要在開放前儲備充足,做好相關使用培訓。如今不僅是儲備不夠,連怎麼用都是糊里糊塗。網上平台每日搶購,炒作上萬一盒,應在感染早期使用卻常常等病情重一些才用,醫學藥學基礎說好聽點屬於層次不齊的社區培訓存在多種藥物衝突的paxlovid。如果說當下的有效抗病毒藥儲量肯定不足以彌補免疫基礎的弱勢,現實中的用法恐怕連有限的丁點作用消除了。
疫苗、藥物兩端不足,又不管不顧地撤出一切疫情監測、物理防疫手段,結果就是把一切防疫責任與疫情衝擊壓到了一線醫療機構。我們可以更改新冠住院乃至新冠死亡的定義,但改變不了醫療系統承受巨大壓力的現實。這對所有有醫療需求的民眾來以及所有醫療工作人員來說,都是一種危險也是一種不公。
第四個擔憂,我們在提供權威但不真實的信息。國內有很多機構以及專家不斷提供各種說法,遺憾的是其中不少部分存在問題,還有一些是明顯的誤導。
以疫情狀況為例,不斷有省市報導估計多少人感染,報導的數字一個比一個誇張。可問題是這些估計的基礎是什麼?就算是模型估計,也必須要有一定量的可靠數據為基礎才行。其它國家的疫情建模估計,是大量感染數據輸入,得到一個誤差範圍不小的區間。國內的報告,明明什麼可靠的感染數據都沒有,估計出來的數字反倒極為“精確”。
如果不知道疫情是什麼狀況,那麼就老老實實承認。信口開河,胡說八道是什麼意思,想故意誤導民眾嗎?
提供誤導信息的自然少不了權威專家們。國內多位專家——包括一些不容置疑的專家,均說過某個Omicron亞株R0是18或21,讓人深刻懷疑這些人到底知不知道R0是什麼,以及是以什麼樣的認知水平在提供防疫指導。
圖. 某專家的新冠變異株R0分析
R0方面的胡說八道或許還能當個笑話看,專家們的另一些說辭危害則更為致命。例如宣傳90%以上無症狀,宣稱奧密克戎沒有後遺症,這些不僅與當下國際上的醫學共識衝突,對民眾也是更為直接的誤導。
第五個擔憂,我們在信息不足的情況下,可能有太多盲點。當我們的專家信口開河說估計北京有80%的人已經感染的時候,小城市、鄉鎮、農村的情況是怎麼樣的?這些地方的防疫準備又是什麼?
有些地方的情況,我們可以通過訃告的頻率猜測。可那些訃告少的地方和沒資格發訃告的人呢?
就算是北京這類不缺專家估計疫情的大城市,所謂60%感染甚至80%感染,又有多少靠譜程度?在檢測消失的情況下,真能如此斷定絕大部分人都感染過了?還是我們忽略了很多高危人群可能仍面臨威脅?
第六個也是最大的擔憂,是我們在虛構現實,抹殺真實的記憶。某些專家不久前還在宣稱Omicron致死率比流感高六七倍,如今卻大言不慚稱一直跟踪病毒變化,Omicron致病力已大幅下降。至於打有準備之仗的說辭,更讓我懷疑準備二字是否有了新的定義。
新冠去世的人,還能否得到公開明確的死因承認?如果新冠被認為沒有後遺症,那些恢復慢一些的人,還能否得到必要的救助支持?
如果說Omicron疫情終能過去(這點專家們確實沒說錯),只是代價高低,過了寒冬就是春天,對於疫情或許是真的。可是這種抹殺現實的危害呢?是否會止於2023年春?
這一切讓我在歲末想起電視劇切爾諾貝利(HBO短影集:核爆家園)的開場獨白:
What is the cost of lies? It’s not that we’ll mistake them for the truth. The real danger is that if we hear enough lies, then we no longer recognize the truth at all. What can we do then? What else is left but to abandon even the hope of truth and content ourselves instead with stories? In these stories, it doesn’t matter who the heroes are. All we want to know is: “Who is to blame?”
在這2022的最後時刻,只能希望一切擔憂都是杞人憂天。
參考資料:
國家新冠病毒基因組數據庫建立
http://wsjkw.hebei.gov.cn/html/zwyw/20221221/392832.html
在12月20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所長許文波表示,我國正在建立國家新冠病毒基因組數據庫,實時動態監測奧密克戎系列變異株在我國流行的動態。
我國現階段流行的奧密克戎毒株以BA.5.2和BF.7為主,而一些國家出現了BQ.1和XBB等優勢毒株,這些毒株已在我國本土病例中被檢出,是否會引發新一輪流行?針對這一社會關注,許文波表示,BQ.1和XBB是奧密克戎新的變異分支,傳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強,但致病力與奧密克戎其他變異株相比沒有明顯區別,重症率和死亡率沒有顯著增加。近3個月來,在9個省份的49例病例中檢出BQ.1及其亞分支,在3個省份的11例病例中檢出XBB亞分支。目前,BQ.1和XBB在我國尚未形成優勢傳播。
許文波介紹,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根據多個新冠病毒亞型在我國共循環的情況,制定了《我國人群新冠病毒變異株監測工作方案》。《方案》要求,每個省份選擇3個城市,每個城市選擇1個哨點醫院,每個哨點醫院每週採集15例門急診病例、10例重症病例和所有死亡病例的標本進行基因組測序和分析,在1週內把測序數據進行上傳,建立國家新冠病毒基因組數據庫。通過《方案》的實施,可以實時動態監測新冠病毒奧密克戎系列變異株在中國流行的動態及其各個亞型的構成比例,以及具有潛在生物學特性改變的新變異株,包括臨床表現、傳播力、致病力等,從而為疫苗研製、診斷試劑評價提供科學依據。
Oral Nirmatrelvir for High-Risk, Nonhospitalized Adults with Covid-19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118542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mRNA and Inactivated Whole-Virus Vaccines Against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fection and Severe Disease in Singapore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412612/
東京8805間旅館比價 京都7134間旅館比價
日本訂房請參考住宿懶人包,林氏璧推薦的二十四家東京旅館,26家大阪旅館,十三家京都旅館。
訂房網站推薦Relux,e路東瀛,Booking.com,Agoda。也可先用 旅館查價網站來看是否有便宜。訂行程網站推薦KKday,KLOOK客路。
到日本上網分享器和SIM卡的問題請看過這兩篇:2023日本上網卡 SIM卡懶人包,日本行動上網分享器懶人包。
各種毒友優惠及現在的活動請見:全日本篇,東京優惠,關西京阪神優惠,九州優惠,北海道優惠,沖繩優惠。
歡迎加入林氏璧的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臉書粉絲專頁,或是小狸的日本購物血拼中毒者臉書粉絲專頁,接收最新日本旅遊訊息。近期有什麼活動會在粉絲專頁置頂,LINE官方帳號:@linshibi 則會直接發送最新的優惠訊息。
RSS訂閱/ 以Email訂閱 本站,東京訊息不漏接。
本站導覽 新手第一次到本站的導覽,比較容易找到資料喔。
重要公告 即日起本部落格(包括臉書頁面/私訊/e-mail)在非公開頁面不回答日本旅遊的常見問題,請各位見諒。請一律在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臉書社團中問題讓大家集思廣益。
日本/東京自助旅遊的常見問題FAQ 新手請優先閱讀。